• 0536-7777716

新闻资讯

永安行孙继胜:关于出行产业的几个预判|嘉宾观点

  • 新闻来源: 永安公共自行车
  • 发布时间:2018-06-23 9:15:02
  • 点击量:894

近日,嘉宾大学与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公共主办的“新时代、新业态、新科技:我有嘉宾独角兽峰会暨嘉宾大学返校日”活动在芜湖举行。活动现场,嘉宾大学学员永安行董事长孙继胜发表主题演讲。

孙继胜表示,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围绕着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乐、健康等高频入口需求的服务产品黏住了亿万用户,并由此诞生出一批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其中“出行”领域尤为明显。

在这次演讲中,他主要谈到以下几个问题:

1.围绕着衣、食、住、行、乐、健康等六大领域,举例来阐述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六大需求的?

2.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至出行工具,是如何改变传统出行方式和商业模式的,而共享单车的发展给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那些思考?

3.中国汽车产业的天花板从何时开始?共享汽车的未来格局会怎样?电动汽车的产能过剩从何时开始?

针对以上问题,孙继胜在这次演讲中,均给出了自己的预判。演讲的精华内容,由「我有嘉宾」整理:

1.jpg

尊敬的各位芜湖市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领导,尊敬的吴婷校长,「嘉宾派」的所有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讲出行前,我们先回顾一下20多年前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造就了一批伟大的公司,包括阿里的淘宝和天猫、京东、腾讯、亚马逊、facebook……有人说,我们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但我认为我们现在还远远没有到互联网的时代。

我个人认为,互联网时代是有三大特征,万物互联、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我们正在朝这个时代迈进。我们知道,人类所有的需求,是围绕着衣、食、住、行、乐、健康来服务。而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的技术,会给这些行业会带来一些颠覆性的东西。

出行的革命,从中国开始

以中国市场为例,我们有14亿人口,以此,只要在这六个行业之列,如果你是前三名的话,你就会是一个拥有万亿级客户的伟大企业。那么,在这六个大类当中,哪一个行业是最先能够崛起的?我认为是出行,它是最容易实现的。为什么说出行是最容易实现的?因为目前出行是人的最大的一个需求。

2.jpg

以中国为例,我们有10亿16-65周岁的人口,在座的每一个人,从家里到你工作的场所,接着下班回家,需要交通工具的频率是2次,有些人可能会是3次甚至4次,中途还要办点事情。我们的调查发现,平均每个人一天是2.5次。在中国这样一个出行大国,步行工具包括行走、飞机、地铁、高铁、汽车、自行车、电瓶车、助力自行车等等。这些出行,在中国每天发生的频次大约是25亿。

我们在讲,互联网企业讲究的是两点,一个是解决用户的痛点,第二个就是消费的频次,把这两点抓住再加上你的技术,让你的技术时时领先,那你的产品就能够做成了,你就能够在这个行业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我们很多的创业者,在选择创业时可能选错了行当,因为在做互联网的时候没有抓住这两点,一个是高频次,一个是解决用户的痛点。

物联网技术将颠覆未来的互联网企业

说到出行,大家离不开的一个话题是滴滴,滴滴在2017年平均每天是2000万次的出行,大家打开滴滴的app,点一下就是一次,每天就有2000万的消费频次,相当于我刚才讲的25亿人次出行中,它只占了非常小的一块份额(0.8%),所以在出行这一块还有很多的市场空白。滴滴的程维说,他每天都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危机感,这说明他对出行行业的判断以及滴滴的未来存在焦虑。

那么,有什么可能来颠覆像滴滴这种平台型企业的技术?我认为,那就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不外乎几个大块,一个是芯片技术,一个是无线通讯,一个是云平台技术。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只是解决了平台技术,那么随着我们的无线通讯和芯片技术,越来越向纳米级超小型技术的发展,这会给这个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发展。

我现在还没有看到一个非常好的步行物联网的产品出现。比如,现在我们能看到耐克的一双运动鞋,它是加了一个芯片来测你的心跳和位置,但这个还不够,用户还没有达到那种很极致的体验。

再举个助力自行车的例子,大家知道,光芜湖市的助力自行车,在市区就有60万辆,那么全国有超过2亿部的助力自行车。所有的电瓶车又沉又大又笨,充电很不方便,楼上楼下搬,所以电动车领域可能会出现的下一个产品,是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

第三个是汽车,汽车最容易实现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包括大家现在说的车联网技术、无人驾驶、自动泊车,这些都是物联网技术在汽车方面的应用。高铁现在已经完全是无人驾驶,这就是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刚才讲的是,物联网在出行方面的应用,那么物联网能在衣服上面进行应用吗?我认为是有可能的,比如我们这件衣服如果移入人工智能的芯片,那么它就是可以感知体温和给手机供电;讲到手机,诺基亚已经被苹果颠覆了,苹果手机出来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振奋,但是今天,我们看到所有手机的外形就是这样的,没有多大的变化,手机已经趋同化。这就是任正非所说的,我们已经找不到对手了,我们已经迷失了方向了,那么我想一定会有一个技术,在五年内颠覆现有的手机。那个时候的手机就不是这样的,它可能是一块手表,一根项链,可能就是我们随身携带的某一个物件,反正是无屏的,因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出行之后的下一个需求是“住”。大家知道,小米已经在智能家居当中进行了很多布局,包括我们的微波炉、电饭锅、电冰箱、扫地机……所以住是下一个物联网争夺的风口。

还有大家讲的健康,我最近看了一家企业非常牛。大家知道,做胃镜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这家企业把这件事变得很简单。只要吃一粒药丸,一杯水冲下去就结束了。在这一个不经意的过程中,你的胃壁的所有的信息,全部通过无线通讯、图像处理,到了后台系统。

还有大家讲的美食,物联网怎么去做美食?比如智能筷子,筷子插到水杯里或者夹菜的时候,会把水的温度或者蔬菜的一些健康参数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我相信很快会有这样的产品出来。

共享单车企业没有解决好自己的硬伤

我们再想一想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最容易切入的就是交通行业,摩拜和ofo在去年的日单量已经超过了2500万单。那么到去年的4月份,他们的融资额分别为11亿美金和13亿美金。而他们虽然具备解决了用户的没车骑的痛点以及高频入口这两个特点,但他们没有时时领先的技术,他们现有的技术解决不了自身的问题。可以这么说他们颠覆了自行车产业,同是也没有搞定自己,为什么这么讲?

自行车产业在中国,到目前为止,我们还能记得牌子的永久、凤凰等在大街上已经很难看到了。2017年是对自行车工厂的一次大洗牌,所以自行车这个行业已经被淘汰掉了,那么谁会活下来呢?做自行车出行的平台。

尽管做平台的公司手上握有一定的量,但目前来说,共享单车企业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个是技术上并没有解决产品设计上的严重缺陷,另一个是使用上的不可控和管理的不可控。我们知道自行车在中心投放,它会向周边进行扩散、蔓延,也就是说,在一年后,你不知道扩散到郊区哪一个角落去了,所以它会决定共享单车的终极商业模式难以实现。

投共享单车,首先要解决的是终极商业模式,目前的终极商业模式最基本的就是靠一辆车一天的出租费用来赚取利润,如果说这个你都不能保本的话,你还有什么可以盈利。可能很多人会说流量,但是通过流量来兑现还有点远,覆盖不了成本。对于自行车来说,第一年不盈利的话,想通过第二年、第三年来盈利,是非常难的,因为每年的折损非常之快。他不像公共自行车设备折损很低可以使用5年。目前共享单车三大品牌摩拜、ofo的运营团队已经错过了窗口期,只有哈罗单车还存在这种可能性,但是窗口期也只有6个月的时间。

共享汽车给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思考

接下来,我们来反思一下,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变化,我这里列了六个思考。

1.jpg

第一,中国汽车产业的天花板从何开始?2017年,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个销售量是2800万辆。我们什么时候会到顶,会不会到3000万辆,有可能,我个人认为2019年的年底是产业的天花板,会到顶,然后会逐渐平向下滑,接着会快速下滑,悬崖式下滑,这是我个人观点。

为什么这么讲?举个新能源汽车的例子。去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是70万量,但是明年2019年就是一个爆发期。我个人认为,明年的量会达到200万辆,甚至还可能到300万辆,2021年的时候,有可能会达到500万辆及以上,但这个车卖给谁?

新能源汽车没有解决我们一个非常痛点的问题——加油、充电。现在在马路红绿灯路口有一辆车抛锚,我们连20秒都不愿等,加油也是,在一个加油站排了5分钟、10分钟你都忍受不了,所以新能源汽车最大的,解决不了的痛点问题就是充电,充电技术至今没有统一标准,苦了充电桩的公司。虽然现在新能源汽车有快充,30分钟可以充完,但30分钟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仍然接受不了。

如果我们投放一辆共享汽车在芜湖市的大街,我相信会在接下来的时间,会有一些年轻的95后、00后家庭不再买车了。这就是我说的未来的汽车市场,我认为整个中国只要6000万辆共享电动汽车就足够了。而我们可以开车的人数是多少人,不到10亿人,如果按照15比1这个水准来投放的话,我认为6000万辆共享汽车就已经足够了。

大家想一想,燃油车去年的销售是2800万辆,接下来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布局的不少于35家,甚至近百家。现在全国300多个地级市的市长、市委书记都想做新能源汽车,没有必要,更没有必要给那些新能源汽车企业那么好的优惠政策,因为电动汽车的产能很快会过剩。我们对未来10年的判断往往过于乐观。

所以明年是共享电动汽车正式开始的爆发期,但是到2030年又是一个天花板的截止期,这个截止期结束的时候,中国每年的产量只需要500-1000万辆就足够了,这是我对汽车产业格局的判断。

前面我们讲的,共享单车的昨天就是汽车市场的明天,并且时间来得非常快。那么谁来控制这个市场,就是平台,大家知道最近的新闻,为什么德国的大众公司和滴滴一定要合资各持50%的股份?因为他们已经对趋势,对未来做了研究,大众公司不能只做造车公司,光靠造车大众未来也是没有出路的,以此大众要做一个出行平台。但是未来的共享汽车平台是要靠线上线下的运营来打造的,和滴滴现有的平台完全两回事。也不是现有的共享单车平台管理方式,投在大街上就不太管了。共享汽车平台没有很好的线下运营管理能力是打造不了的。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未来有6000万量的共享汽车的市场,所以这是大众和滴滴签约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电动汽车一但进入无人化的时候,大家都不要再买车了,它会颠覆很多产业,除了传统汽车外,我们的出租车、外卖配送、快递公司都将被颠覆。这是我对整个出行行业的判断。